近日,宁夏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青耘小队”乡韵拾遗团在彭阳县开展“花儿”非遗传承系列活动。活动通过敬老院传唱和青年之家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这一西北传统民歌在不同年龄群体中绽放光彩。在彭阳县老年颐养院,固原市级花儿传承人海生满现场演唱《十朵牡丹九朵开》等经典曲目,悠扬的歌声唤起老人们的集体记忆。“年轻时在地里干活常听‘花儿’,今天再听到感觉特别亲切。”82岁的马爷爷激动地说。随后在青年之家举办的“花儿艺术传承”主题活动中,固原市花儿传承人姬满录向参与活动的青年学生系统讲解“花儿”的历史渊源、音乐特点、文化价值等内容,并现场教学经典曲目《上去高山望平川》。参与现场教学互动的青年们纷纷感受到了传统文化技艺带来的触动与震撼。“花儿”是广泛流传于宁夏、甘肃、青海等地区的一种原生态民歌。2009年,“花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团队指导老师表示,此次活动围绕“一老一少”两个场景,不仅让老人们重温了传统艺术,也让年轻人接触到宝贵的文化遗产,实现了代际间的文化传承。新华社客户端宁夏频道7月11日电(记者苏醒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潘 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是国家认同、民族交融的情感纽带,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是中华民族绵延不衰、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两个结合”、着眼“两个大局”,深刻总结国内外民族工作经验教训,深刻洞察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趋势,鲜明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并将其确立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巩固和拓展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伴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丰富的思想内涵。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在理论上不断完善、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过程。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9年9月,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2021年...
党团建设
查看更多求是书院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党支部“党员进班级”活动顺利开展
2025.06.17
求是书院博士生党支部前往宁夏博物馆开展“汉风廉韵树新风 八项规定正言行”主题党日活动
2025.06.05
电气工程专业学生党支部联合2022级电子信息工程2班团支部开展“粽香传情,共筑团结”主题党、团日活动
2025.06.03
求是书院博士生党支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
2025.05.28
智慧助老反诈同行——求是书院周末社区助老活动顺利举办
2025.05.20
电气工程专业学生党支部开展“亮身份、树标杆、担责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党员承包责任”主题党日活动暨党委委员座谈会
2025.05.14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
邮编:750021 电话:0951-2061941
宁ICP备05002185号-1Copyright © 宁夏大学 宁公网安备64010502000131